在現代社會,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幾乎與電子屏幕密不可分。從電腦到智能手機,長時間、近距離地用眼已成為常態,這使得眼睛的健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眼睛不僅是我們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更需要像身體其他部位一樣,得到日常的細心呵護和保護。理解現代用眼環境帶來的挑戰,並養成科學的護眼習慣,是維持良好視力的關鍵。
數碼疲勞與用眼習慣的重塑
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會導致一系列眼睛不適,包括眼睛乾澀、視力模糊、對焦能力下降,甚至引發頭痛或頸肩疼痛。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
- 眨眼次數減少: 專注於屏幕時,我們的眨眼頻率會大幅降低,導致淚液蒸發過快,引發眼乾。
- 睫狀肌持續緊張: 長時間近距離聚焦,會使眼內的睫狀肌持續收縮,導致眼睛肌肉疲勞和痙攣,影響遠近對焦能力。
- 環境光線問題: 屏幕的眩光、不當的亮度設置以及環境光源反射,都會增加眼睛的負擔。

要緩解數碼疲勞,最實用的黃金法則就是「20-20-20 規則」:每使用電子產品20 分鐘,應休息20 秒,並望向20 英尺(約6米)以外的景物。這個簡單的習慣能有效放鬆緊繃的眼部肌肉,幫助眼睛重新調整焦點。此外,有意識地增加眨眼次數,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以及定期進行眼球運動,都是緩解眼疲勞的有效方法。
光線、姿勢與環境配置
保護視力,環境的設置同樣重要。錯誤的光線和不良的姿勢會加劇眼睛的壓力。
- 調整屏幕與光線: 屏幕應放置在身體正前方,頂部與眼睛齊平或略低,距離眼睛約一隻手臂的距離(50-70厘米)。避免將屏幕直接置於窗前或強光下,以減少眩光。工作和閱讀時,應確保光線充足、均勻且柔和。
- 戶外活動與防曬: 充足的戶外活動,尤其是在陽光下,已被證明有助於控制兒童近視的加深速度。對於所有年齡層,在猛烈陽光下,配戴能阻隔紫外線的優質太陽眼鏡,是保護視網膜和眼晶體免受光線傷害的重要措施。
- 避免不良習慣: 切勿在搖晃的車上、光線不足或過於刺眼的地方閱讀。保持良好的坐姿,閱讀距離至少30厘米,這些看似微小的習慣,對眼睛的長期健康卻有莫大影響。
有些眼疾在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例如影響視野的青光眼治療必須及時介入,否則可能對視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定期檢查與疾病預防
儘管我們採取了各種護眼措施,但眼睛仍可能出現各種問題。若眼睛出現持續的紅、癢、分泌物增多等情況,應立即就醫,而不是胡亂使用眼藥水,因為某些症狀如結膜發炎所致的紅眼症治療需要經過醫生的明確診斷,避免茵錯誤用藥而延誤病情。
定期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對於及早發現並控制如近視加深、老花、白內障、甚至更嚴重的眼疾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建議所有人士,特別是學童和40歲以上的成年人,應定期諮詢眼科醫生或註冊視光師,確保眼睛健康。